【亲,本库图书均为正版新书,因部分图书库存量极少,属于绝版书,有可能因未及时更新库存造成缺货的现象,若遇到缺货情况我们深表歉意并会及时给您退款,不用担心哦!谢谢理解与支持,祝您购物愉快!RT4】
基本信息
书名:世界自然奇观(典藏版)(精)/图说天下
**:55元
作者:图说天下典藏版编委会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07-08-01
ISBN:9787807206941
字数:
页码:223
版次:1
装帧: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以“奇”作为遴选的基本准则,精选了世界上118处经典的奇美胜景,涵盖了最能体现大自然神奇造化和鬼斧神工的地质地貌奇观。准确流畅的语言,辅以灵动而极富视觉冲击力的实景图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自然界珍稀罕见的奇观、惊心动魄的美丽。
内容提要
从南极到北极,从日出到日落,再从新生代的造山运动到略显平静的今天,自然在动静之间积聚的魅力是我们永远阅读不完的华美书卷。本书以“奇”作为遴选的准则,精选了世界上100余处经典的奇美胜景,涵盖了最能体现大自然神奇造化的地质地貌奇观。准确流畅的语言,辅以灵动而极富视觉冲击力的实景图片,展现出自然界珍稀罕见的奇观、惊心动魄的美丽。
目录
欧洲阿尔卑斯山脉维苏威火山埃特纳火山易北河卢塞恩湖日内瓦湖比利牛斯山脉多弗尔悬崖巨人之路拉普兰地区冰岛非洲撒哈拉沙漠尼罗河东非大裂谷纳库鲁湖乞力马扎罗山图尔卡纳湖塞伦盖蒂平原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马尼亚拉湖维多利亚瀑布鲁文佐里山脉塞舌尔群岛刚果河卡盖拉国家公园塞内加尔河三角洲骷髅海岸埃托沙盐沼奥卡万戈三角洲好望角桌山苏尔斯山美洲育空河落基山脉国家公园群沃特顿湖基纳尔峡湾阿卡迪亚岛阿切斯岩拱巴德兰劣地北喀斯喀德山冰川湾大拐弯大雾山大峡谷大沼泽地化石林国会礁红杉树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卡尔斯巴德洞窟麦金利山猛犸洞穴魔塔山布赖斯峡谷尼亚加拉瀑布死亡谷约塞米蒂谷哈莱亚卡拉火山口夏威夷火山群岛伯利兹珊瑚礁罗斯格拉希亚雷斯冰川群亚马孙雨林伊瓜苏瀑布安赫尔瀑布卡奈马国家公园加拉帕戈斯群岛大洋洲昆士兰湿热带地区大堡礁弗雷泽岛豪勋爵岛塔斯马尼亚国家公园群蓝山山脉坎贝尔港岩塔沙漠沙克湾埃尔湖邦格邦格山脉乌卢鲁国家公园卡卡杜国家公园罗托鲁阿一陶波地热区南极洲罗斯冰架南极的冰雪南极洲干谷埃里伯斯火山扎沃多夫斯基岛亚洲富士山菲律宾火山三色湖攀牙湾下龙湾萨加玛塔国家公园红海格雷梅国家公园死海堪察加半岛西伯利亚冻原中国扎龙自然保护区长白山天池蛇岛呼伦贝尔草原青海湖火焰山塔克拉玛干沙漠雅鲁藏布大峡谷壶口瀑布九寨沟黄龙卧龙自然保护区长江三峡乐业天坑群张家界黄山武夷山黄果树瀑布苍山洱海香格里拉西双版纳桂林山水
作者介绍
亲,暂时没有内容哦
文摘
欧洲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有“欧洲巨龙”之称。它起自地中海西南的热那亚湾,呈弧形向东北绵亘约1200千米至维也纳,面积约20.7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000米。阿尔卑斯山脉分西、中、东3段。西段在法国东南部和意大利西北部,中段在意大利中部偏北和瑞士南部,东段在德国、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部分地带。阿尔卑斯山脉在地质上属第三纪的年轻褶皱层山脉。它所处的地段在很久以前曾是一片辽阔的大海,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后来在距今300万年~200万年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隆起,形成高大的褶皱山系。此后,近200万年来,欧洲经历了几次大冰期,使阿尔卑斯山大部分山体被厚达2000米的冰层所覆盖,遭受到强烈的冰川作用。冰川移动时侵蚀岩石,凿地开道,形成了许多突兀的峭壁、尖锐的角峰和深邃的冰川槽谷等奇特的地貌景观。直到现在,阿尔卑斯山脉还有1200多座现代冰川,冰川融水形成了许多大河的源头,莱茵河、罗纳河等部发源于此。在阿尔卑斯山脉的山麓地带还分布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冰碛湖和构造湖,着名的湖泊有日内瓦湖、苏黎世湖、博登湖、纳沙特尔湖、加尔达湖、科摩湖、伊泽奥湖等。从飞机上鸟瞰,群峰耸立,阳光照射着万年雪峰,崇山峻岭中碧蓝的湖泊、蜿蜒的河流与银光闪闪的雪峰交相辉映,山光水色,美不胜收。伟大诗人拜伦曾把阿尔卑斯山脉比作是“大自然的宫殿”。阿尔卑斯山脉无限风光中,以其山峰壮景最为引人注目,勃朗峰、马特峰、少女峰的壮观景象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和登山者。勃朗峰位于法国、意大利边境地区,包括主峰在内的2/3在法国境内,1/3在意大利境内,海拔4807米,是阿尔卑斯山脉的最高峰,也是欧洲第一高峰。这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春秋二季,林木葱郁,空气清新,鸟语花香,令人流连;夏季气候凉爽,是避暑的好地方;冬季白雪覆盖,是观赏雪景和滑雪运动的性地。勃朗峰顶终年白雪皑皑,“勃朗”在法语中即是“白”的意思。站在山脚仰望,勃朗峰高高地耸立在群峰之巅,洁白的积雪在阳光照射下,变幻着艳丽的色彩,时而微红,时而橙黄,充满着神秘、瑰丽的色彩。冬日里的勃朗峰银装素裹,更是别具风姿,远远望去,那高插云霄的群峰像翩翩起舞的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那富于色彩的山峦像开屏的孔雀,艳丽无比,令人叫绝。勃朗峰大约有100平方千米的面积覆盖着冰川,其中冰海冰川**代表性。冰海冰川是勃朗峰的**冰川,长约14千米,其尖锐的冰峰和深厚的冰层,在过去250年里把世人深深迷住了,更激发了无数勇者前往探险。冰川经常缓慢地推进,不露声色。不过,只有当它将多年前掉进冰川裂缝中的遇难者遗骸推到冰川鼻并显露出来时,才生动地显示出它的推进力。冰川到达较低的地方时,冰融化而消失,往往由积雪取代。但20世纪进行的测量显示,有些冰川的长度保持不变,有些却伸缩不一。现在的冰海冰川长度比19世纪20年代小冰期的低温期缩短变薄了。它最长的时候大约是在18世纪中叶。现在,冰海冰川的陡坡上有些与世隔绝的小屋,要用梯子才能到达,而以前从冰封地面很容易便能到达,由此证明了冰川的后退活动。阿尔卑斯山的另一座高峰马特峰位于瑞士和意大利边境,海拔4478米,它矗立在阿尔卑斯山脉的群峰环绕中,显得雄伟而孤傲。马特峰的奇特之处在于它微微弯曲的呈三角形的峰顶,人们称之为角峰。角峰是因冰川期冰川将山峰周围的冰斗磨蚀掉而形成的。冰斗是山峰上的圆形坑洼,这是在连续不断的降雪后,山坡上背风的凹地堆满的积雪所形成的,年复一年,没有融化掉的积雪被上面的雪层压得坚硬,继而变成冰。瑞士自然科学家兼地理学家索热尔曾攀登勃朗峰。1789年,他计划从海拔3317米的特奥杜尔山口攀登马特峰,但感到山势陡峭,山坡积雪上完全没有可以手攀或脚踏的地方,只得作罢。现在,当地已提供营房和绳索、巨缆及踏脚等登山工具,每年约有2000人攀登马特峰。但马特峰依然威严凶险,意外仍时有发生,每年会有多至15位登山者丧生。少女峰位于瑞士中南部,西北距因特拉肯城19千米,雄踞于劳特布鲁思昂谷地,海拔4158米,横亘18千米。峰上有许多迷宫般的冰洞,洞内左弯右转,时窄时宽,扑朔迷离,俨如广寒宫。洞内有用精巧手工雕琢而成的冰雕品、冰汽车、冰椅和因纽特人像等景物。山巅岩石略呈圆形,巍峨挺立,冰雪晶莹,景色清丽。有数条冰川顺峰而下,最终汇合为阿勒什冰川。在奥地利境内的阿尔卑斯山深处有一处冰洞奇观——冰像洞穴,被人称为“冰雪巨人的世界”,它是欧洲**的冰穴网。冰穴内的柱廊犹如迷宫,而穴室长约40千米,一直伸展到奥地利萨尔茨堡以南的滕嫩高原,好像教堂一般宽阔。冰穴的人口处有一堵高达30米的冰壁,冰壁上面是迷宫般的地下洞穴和过道。冰的造型犹如童话故事里描述的世界,因此赢得了“冰琴”、“冰之教堂”等名称。山的深处还有冰凝的帷帘悬垂着,称为“冰门”。在山的更高处,偶尔会有冰冷的气流挟着呼啸声,沿狭窄的洞穴过道吹过。“冰雪巨人”是水渗入到数万年前形成的石灰岩洞的结果。冰像洞穴位于海拔1500米以上,冬天洞穴内异常寒冷。春季的融水和雨水渗进洞穴里,瞬间即凝结成壮观的积冰造型,而非形成一般石灰岩洞中所见的钟乳石和石笋。阿尔卑斯山咏的植被呈明显的垂直变化。海拔1500米以下生长着山毛榉和桦树等落叶林;中等高度地区(海拔约1800米)生长着针叶林,如枞、松和落叶松等;海拔高度1800米~2500米的地区为阿尔卑斯山草地,包括花、草和低矮的灌木;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则终年积雪,只能看到裸露的岩石。阿尔卑斯山区的居民,西部为拉丁民族,东部为日耳曼民族。山区还建有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保护一些土生动物种群,如大角山羊、小羚羊、山兔、雷鸟、鹫和土拨鼠等。阿尔卑斯山脉山区的交通很发达。海拔1370米的布伦纳山口、海拔2009米的辛普朗山口、海拔2112米的圣哥达山口等,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的要道。1871年,在法国和意大利之间的塞尼山开凿了第一条铁路隧道。1980年建成的圣哥达隧道,长16.3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隧道。P9-11
序言
20世纪末,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埃特纳火山爆发时,山下的居民纷纷逃离。其中一位诙谐的村民竟然在自家的桌子上留下了一瓶葡萄酒,他说:“这是留给埃特纳火山的,它累了,也一定渴了。”这也许可以代表人类对自然“残暴”一面的宽容之心。然而,激情澎湃的埃特纳火山似乎并没有感恩之心,而且永不知疲倦。进入21世纪短暂的几年中,它就爆发了几十次。就像世界上其他一切自然奇观一样,当人类面对它时,除了为其所展示的力与美深深震撼,也会自然地联想到一个关于自身的词语,那就是:渺小。 人类在地球上进化、生息不过几百万年,然而地球的演化历史已有46亿年。46亿年里,沧海桑田,毁灭与创造,人类所见证的变迁不过万~。 奇迹的诞生必然伴随着剧烈的阵痛。山崩地裂的磅礴气势使人兴叹,清峰碧水的钟灵毓秀也令人感叹造化的神奇。人类理应学会以谦卑和平等的心态看待这一切,因为真正的“文明”势必不能逃脱与自然关系的调节。这种关系是和谐的,还是恶劣的,也许正是文明进步或倒退的最好征象。而对个人来说,对自然景观的领悟力和亲和力,在一定意义上也折射着人生境界的高低。原生的大地之母,在我们奔波劳累之后,依旧不变地展开她那可以供我们依偎的广阔胸怀。生命的肇始之处,仍是归宿。 从南极到北极,从日出到日落,再从新生代的造山运动到略显平静的今天,自然在动静之间积聚的魅力是我们永远阅读不完的华美书卷。米开朗基罗从阿尔卑斯山的亿年积岩中挖掘出蕴藏着的躁动生命,莫奈则在光与影之间发现了穿梭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美妙人生。奇迹也需要善于发现的眼睛,伟大则成就于不断感悟的心灵。对人类来说,一切皆有意义。 本书以“奇”作为遴选的基本准则,精选了世界上118处经典的奇美胜景,涵盖了最能体现大自然神奇造化和鬼斧神工的地质地貌奇观。准确流畅的语言,辅以灵动而极富视觉冲击力的实景图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自然界珍稀罕见的奇观、惊心动魄的美丽。
筛选条件加的太多了,没有找到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