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宇航概论
定价:149.00元
作者:高耀南 王永富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56825611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1.展现了我国空间科学技术的众多原创性科研成果。 2.反映“互联网 ”与航天技术的融合发展。 3.体现我国空间探索和空间应用的科技创新能力。 4.丛书由叶培建院士领衔,孙家栋、闵桂荣、王希季三位院士联袂推荐。 5.力图为研究和设计的人员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本书从宇航任务的大视角出发,紧扣宇航活动的核心内容,重点介绍宇航活动、空间技术及其应用,包括宇航发展、宇航基础知识、宇航工程、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等,针对各应用领域的特点,分别阐述其使命任务、系统构成、主要作用以及*技术与应用成果,*后展望了宇航领域的未来发展。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宇航相关专业学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宇航工程、航天器总体设计及有关专业的科技人员参考。
高耀南,研究员,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固体力学专业,现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航天器系统研究与空间技术发展战略研究。 王永富,博士,研究员,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现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卫星总体设计工作。
第 1章绪论0011.1宇宙和宇航0031.2宇航科学0051.3宇航技术0071.4卫星产业0081.5中国航天的发展010参考文献014第 2章宇航时代0152.1概述0162.2宇宙之美0192.3千年飞天0232.4宇航先驱0272.5太空竞赛0312.6遥远以远0372.7美丽家园0442.8共赴挑战050参考文献054第3章宇航基础知识0553.1概述0563.2坐标系统0583.2.1天球0583.2.2黄道坐标系0593.2.3地心赤道坐标系0603.2.4地心轨道坐标系0613.2.5地平坐标系0623.3宇宙速度0633.3.1第 一宇宙速度0633.3.2第二宇宙速度0643.3.3第三宇宙速度0653.4航天器轨道及应用0663.4.1开普勒定律0663.4.2二体运动及轨道参数0673.4.3近地空间轨道及应用0723.4.4入轨、机动、离轨及返回0773.4.5轨道摄动0823.4.6深空探测轨道0853.5空间环境及影响0883.5.1空间环境基本特点0893.5.2太阳及其活动0903.5.3近地空间环境0933.5.4深空环境1033.5.5空间环境对航天器的影响104参考文献113第4章宇航工程1144.1概述1154.2宇航工程系统1174.2.1航天器系统1184.2.2运载火箭系统1234.2.3发射场系统1284.2.4航天测控系统1314.2.5地面运控与应用系统1334.3宇航工程技术1354.3.1系统总体设计1354.3.2动力技术1414.3.3制导、导航与控制技术1484.3.4结构与机构技术1554.3.5热控制技术1624.3.6电子与信息技术1644.3.7电源技术1694.4宇航工程管理1744.4.1系统工程1744.4.2宇航工程特点及全寿命周期1754.4.3宇航系统工程实施1784.4.4宇航工程大系统管理与项目管理1804.4.5宇航系统工程的运行1834.5发展展望1854.5.1未来宇航制造和工程管理模式将发生颠覆性变革1854.5.2在轨构建与服务将改变宇航系统的发展格局1864.5.3空间交通管理将是一个人类共同面对的复杂问题187参考文献189第5章卫星遥感、通信与导航1905.1概述1915.2卫星遥感1935.2.1卫星遥感基础1945.2.2卫星遥感技术2045.2.3典型应用及活动2105.3卫星通信2185.3.1卫星通信基础2185.3.2卫星通信技术2255.3.3典型应用及活动2345.4卫星导航2405.4.1卫星导航基础2415.4.2卫星导航技术2465.4.3典型应用及活动2515.5发展展望2575.5.1智能卫星系统2575.5.2微小卫星系统2615.5.3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263参考文献266第6章载人航天2676.1概述2686.2人与太空2716.2.1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2716.2.2空间环境对人体的生理影响2756.2.3航天飞行对人的心理精神影响2786.2.4航天员选拔与训练2806.2.5航天员医监医保2836.3载人航天科学应用2856.3.1空间材料科学2856.3.2微重力流体物理学2866.3.3空间重力生物学2866.3.4空间生物技术2866.3.5空间天文观测2876.3.6空间环境预报与探测2876.4载人航天器2886.4.1载人飞船2896.4.2货运飞船2986.4.3航天飞机3036.4.4空间实验室与空间站3076.4.5载人登月飞行器3156.5载人航天特色技术3196.5.1载人航天器再入返回技术3196.5.2载人航天器生命保障技术3236.5.3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3276.5.4航天员应急救生技术3306.5.5空间交会对接技术3326.5.6组合体管理与控制技术3366.5.7空间后勤补给技术3406.5.8载人航天器维修性技术3426.5.9载人月面着陆与起飞技术3466.5.10人机界面工效学技术3496.6载人航天未来发展展望3536.6.1载人航天后续发展路径的探索3536.6.2新兴科学技术对未来发展的影响3556.6.3载人航天后续发展对工程管理的挑战358参考文献361第7章深空探测3647.1概述3657.2主要研究的科学问题3687.2.1科学问题的提出3687.2.2行星科学的主要内容3717.3深空环境特征及其影响3757.3.1月球空间环境3777.3.2行星空间环境3807.3.3小行星空间环境3877.3.4其他深空环境3927.4深空探测器3947.4.1飞掠探测器3947.4.2环绕探测器3967.4.3着陆探测器3967.4.4巡视探测器3997.4.5进入 再入返回探测器4027.4.6浮空探测器4037.5深空探测技术4047.5.1深空轨道设计技术4047.5.2着陆区选择技术4087.5.3深空测控通信技术4117.5.4自主运行与管理技术4197.5.5深空推进技术4217.5.6深空热控技术4237.5.7空间核电源技术4267.5.8进入、下降与着陆技术4307.5.9原位采样技术4347.6发展展望4377.6.1深空轨道设计技术4377.6.2太空资源的开发4387.6.3开辟地外家园440参考文献444第8章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4468.1概述4478.2空间科学4498.2.1概念4498.2.2主要科学问题4538.2.3空间科学卫星(探测器)4708.2.4发展展望4848.3空间技术试验4868.3.1概念4868.3.2活动及特点4898.3.3试验体系与用户总体技术4958.3.4试验项目全寿命管理5068.3.5试验需求与途径统筹5118.3.6发展展望515参考文献518第9章走向未来5209.1概述5219.2未来宇航技术5239.2.1技术创造未来5239.2.2高分辨率及新体制遥感技术5259.2.3空间量子信息技术5269.2.4空间冷原子导航计时技术5289.2.5空间纳米应用技术5309.2.6空间大功率电推进及无质损推进技术5329.2.7空间3D打印技术5339.2.8空间大功率能源及无线能量传输技术5349.2.9深低温及大热流等极端热管理技术5369.2.10空间电子与网络集群技术5369.2.11受控生态生命保障系统技术5379.2.12空间智能自主控制技术5399.3未来宇航设施5419.3.1空间也要建基础设施5419.3.2空间运输操作基础设施5469.3.3空间信息基础设施5519.3.4空间能源基础设施5569.3.5空间家园基础设施5639.3.6空间探索试验基础设施5679.4未来航天应用5729.4.1融合应用实现航天 5729.4.2航天 生态环境5749.4.3航天 物联网5759.4.4航天 减灾救灾5779.4.5航天 智慧城市5789.4.6航天 经略海洋5799.4.7航天 一带一路5809.4.8航天 清洁能源5819.4.9航天 军事作战5829.5空间科学挑战5849.5.1宇宙起源、组成及演化5849.5.2重新认识地球及自然物理规律5869.5.3生命起源和进化5879.5.4挑战“光障”588参考文献591 索引594
显示全部信息
筛选条件加的太多了,没有找到相关产品!